1925年宅院前廣場的祭祀活動
在前面家族故事的簡介當中,我們或許會注意到一個不經意的巧合,
不管是當時擔任內埔庄長〈后里鄉長〉的張基堪〈1881-1935我曾叔祖〉,
或者是張基濱的遺孀林絨〈1876-1935我的曾祖母〉,
這位拜壽時一跪讓當壽星的公公張青雲憐惜不已,老淚縱橫的長房媳婦;
以及她的女兒--嫁給台灣現代醫學先驅蔡錫琴的張鳳錢〈1911-1935我的姑婆〉;
這幾個人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生命都在1935年〈民國24年〉同一天嘎然而止。
任上殉難的庄長張基堪〈1881-1935〉
張家的宅院一向是內埔〈后里〉地區廟會祭祀與行政的中心,
每逢年節就在此舉辦慶典活動;
庄役場〈鄉公所〉1934年興建完成前的三十多年期間〈1900-1934年〉,
此地也是當地居民申辦洽公的場所,經常門庭若市;
因為庄長〈鄉長〉與助役〈副鄉長〉都居住於此。
1935年4月20日這一天的晚上,陪伴先生蔡錫琴赴日本慶應大學攻讀醫學博士,
剛從日本返國回娘家的張鳳錢,跑到寡母的寢房;
這位優秀而備受寵愛的獨生女,與母親林絨窩在同一床上談心;
母女倆一夜有訴不盡的思念與聊不完的話題。
同一晚,我的父親張漢鄒也歡喜的與他的媽媽以及弟弟在隔壁廂房同睡,
這是年紀最小的小孩才有的權利,可以享受媽媽特別的關愛;
兄姐們可就沒有這等福份了!
到了隔天,4月21日早上六點不到,弟弟一覺醒來吵著肚子餓了要吃奶;
媽媽於是解釦餵他哺乳。
1933年的一張家庭照片
左一坐者林絨,後立者張鳳錢,右邊為張漢鄒與母親
六點零二分這個時刻,田野間原本潺潺的溪水突然間斷流消失,
大量的流水被大地吸入地底,
受驚嚇的野鳥倏然振翅高飛,雞鴨貓犬開始呈現焦躁不安;
緊接著一陣劇烈的地動天搖,撼動了田埂間一排排高大的竹林;
讓竹身左右激烈晃動彎曲呈現180度,就像蘭嶼的婦女跳頭髮舞一般的翻滾;
竹子頂端甚至因而掃過地面,發出陣陣沙沙的聲響。
田裡才剛插上秧苗的水田,水波互相激盪水花四濺,
早起農作的人們無法站立,紛紛跌坐在地上。
搖撼沒有止歇,並且開始造成民房牆倒屋禢,揚起濃烈的灰塵襲面而來;
同時伴隨著土地被撕裂,發出如同巨牛悲鳴般的恐怖聲響。
緊鄰環繞大宅後方的石橋垮下,河流乾枯
1935年【421墩仔腳大地震】連結
1935年【421墩仔腳大地震】之二
1935年【421墩仔腳大地震】之三
1935年【421墩仔腳大地震】之四
PS.本文章照片為張桂碧先生提供,轉載使用須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