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此(白色)建築物建於1924年,原為日本『橫濱正金銀行』,
銀行1946年被盟軍命令解散,現為『中國工商銀行』使用。
左邊介於『橫濱正金銀行』與照片中看不到的『和平飯店』
(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處)之間的建築物,
1937年已拆除重建「新」大樓,現為『中國銀行』使用。

虎丘為2500多年歷史的「吳中第一名勝」,秦始皇也曾遊歷此地。

此地為孫武與伍子胥的老闆,吳王夫差的老爸,
愛劍成癡的吳王闔閭的陵墓之地,
傳聞池中有無數寶劍陪葬,故稱劍池。
之前曾抽水找尋陵墓的入口處,但因須使用炸藥怕傷及古塔,
最後,由周恩來親自下令停止開挖。
石上大紅字『虎丘劍池』為唐朝【顏真卿】真蹟

蘇州為『春秋吳國』的首府,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城市,
城牆依然保存當年的位置與規模。

杭州為『南宋』的京城,遍布【岳飛】、【蘇東坡】等名人傳奇事蹟。

這是兩張珍貴的比對照片,
左邊照片1936年拍攝之時,【岳飛】遺骸尚保存在墓穴之中,
文化大革命期間,屍骨被紅衞兵挖出焚毀楊灰,
所以右方的墓地裡頭只剩下一座觀光空墓。
如果說陷害忠良的秦檜夫婦要在墳前長跪千年,
那證明中國人愚蠢無比的紅衞兵,到底要跪哪裡呢?

一千多年歷史的『虎丘塔』素有「江南第一古塔」之稱,
與『比薩斜塔』並列東西兩大斜塔。
左邊的照片是我的祖父在1936年3、4月所拍,
右邊的照片則是我2010年5月特別依據他當年的角度重拍。
1936年(02月28日-04月16日)期間,一群關心台灣文化與政治前途的人,
由林獻堂(1881-1956年)擔任團長,楊肇嘉(1892-1976年)擔任副團長,
共同參加到中國參訪的『華南考察團』,
這些人大都是原本【台灣文化協會】的組織成員,
他們足跡遍及中國上海、蘇州、杭州與廈門等地拜訪旅遊。
據歷史記載 ;
1936年3月林獻堂參加『華南考察團』
前往中國廈門、上海等地遊歷,
林在上海對華僑團體致詞時,
有『此番歸來祖國視察』等語,
為日本間諜報告給台灣軍部,
5月《台灣日日新報》報導此事,對林大加抨擊。
台灣軍參謀長荻洲立兵便意圖以羞辱林獻堂來警告台灣人。
於是當6月17日林獻堂應台中州知事之邀參加始政紀念會時,
荻洲立兵便嗾使右翼團體『生產黨』的浪人
賣間善兵衛當眾毆打林獻堂一記耳光,此即『祖國事件』。
林獻堂與楊肇嘉兩人隨即遠走日本避禍。
(ps.林等在日本有開明的國會議員友人庇護,比待在台灣安全。
楊肇嘉是富邦金控蔡萬才的岳父,1911年在日本面見孫中山加入同盟會,1950年任台灣省民政廳長。)

【台灣文化協會】成員1925年於日本東京,前排左二張喬蔭、左三林碧梧、左四楊肇嘉
這一趟1936年初赴中國,並且引發『祖國事件』的旅行,
我的祖父張喬蔭恰巧也參與其中;
進出日本人的監獄他不陌生,並沒有特別離台迴避。
倒是他在上海期間,領養帶回了一個小女孩,
這位我的姑姑現年已經八十多歲,一句上海話也不會講了。
熱愛攝影的祖父,在華南旅遊這段期間,留下了數十張中國旅遊珍貴的照片

我的祖父我沒有機會見上他一面,他在我出生前的21年就已經離開人間,
從小藉由一張張他所拍攝的照片來貼近認識他,
2009年起,我們開始大力整修他當年所興建的老房子,
然後產生研究他短短43年生平事跡的興趣,
2010年5月藉由參加【上海世博會】與【上海食品展】的機會,
我依循著他1936年到中國大陸旅遊的腳步,列印了74年前他在大陸拍攝的老照片,
我一個人來到了上海,來到了蘇州、也來到了杭州,
做了一趟很有意思的循古旅行,要找出當年照片景物的現況。
一個人獨立作戰式的自助旅行,雖然孤寂,卻心無旁鶩,可以很迅捷也可以很冷靜,
符合我的個性,讓我享受於其中的樂趣。
【上海世博會】人太多像逃難我不習慣,只停留了一天,隨即展開我的主要行程,
搭遍了各種交通工具,包括公車、地鐵、動車、磁浮、渡輪......。
照片的蒐尋非同於文字蒐尋,電腦是幫不上忙的,
我的爸爸當年年紀小,只知道他父親去了上海,其他的細節就一概不知了,
有些照片它的特徵不明顯,很多地方也已經景物全非,
有些地方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就在燈光欄柵處。
路上遇到的出租車師傅,聽到了我尋找古照片現址這個故事,都很感興趣,
並且熱心幫忙出主意。
於是我陸續的找到了七十多年老照片現在的位址,做出了比對,並且按下了快門。
從小藉由一張張他所拍攝的照片來貼近認識他,
2009年起,我們開始大力整修他當年所興建的老房子,
然後產生研究他短短43年生平事跡的興趣,
2010年5月藉由參加【上海世博會】與【上海食品展】的機會,
我依循著他1936年到中國大陸旅遊的腳步,列印了74年前他在大陸拍攝的老照片,
我一個人來到了上海,來到了蘇州、也來到了杭州,
做了一趟很有意思的循古旅行,要找出當年照片景物的現況。
一個人獨立作戰式的自助旅行,雖然孤寂,卻心無旁鶩,可以很迅捷也可以很冷靜,
符合我的個性,讓我享受於其中的樂趣。
【上海世博會】人太多像逃難我不習慣,只停留了一天,隨即展開我的主要行程,
搭遍了各種交通工具,包括公車、地鐵、動車、磁浮、渡輪......。
照片的蒐尋非同於文字蒐尋,電腦是幫不上忙的,
我的爸爸當年年紀小,只知道他父親去了上海,其他的細節就一概不知了,
有些照片它的特徵不明顯,很多地方也已經景物全非,
有些地方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就在燈光欄柵處。
路上遇到的出租車師傅,聽到了我尋找古照片現址這個故事,都很感興趣,
並且熱心幫忙出主意。
於是我陸續的找到了七十多年老照片現在的位址,做出了比對,並且按下了快門。
遙想當年祖父與他文化界的友人悠然漫遊此地,
我的四周似乎開始迴盪著朗朗上口的古人詩句: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苔痕上皆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祖父 張喬蔭先生 隨手書於舊報紙的墨寶
PS.本文章照片為張桂碧先生提供,轉載使用須註明出處
我的四周似乎開始迴盪著朗朗上口的古人詩句: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苔痕上皆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祖父 張喬蔭先生 隨手書於舊報紙的墨寶
PS.本文章照片為張桂碧先生提供,轉載使用須註明出處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