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東廂房』

1935年底,在日本設計師的監督之下,新的『東廂房』完工落成,

這棟揉合東西洋混合風格的民宅,佔地大約為震災前百年古宅1/7的規模,

是一座南北坐向<山>字形「非完整格局」的建築。


張喬蔭內心期望等待,

原本住在一起的五房親族,可以將其餘各自被地震摧毀的房子,

陸續重新恢復興建起來,彼此再接合還原成完整的大四合院;

這座四合院原本規模有8分多地,佔地約2500坪,

已非張喬蔭憑藉一己之力,所能獨力重建完成;

然而落花難聚各紛飛,張喬蔭先生這個浪漫的心願終究並沒有實現。




『東廂房』的用料講究,包括房屋結構的棟、樑、柱、牆、天花板、門窗與傢俱用料,

大都是採用珍貴的「台灣檜木」作為主體

窗戶外也加裝了堅固的西洋古典花式鐵柵

這鐵柵的存廢,背後就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原來在後來的二次大戰期間

1940年日本軍方急需鋼鐵原料支援前線戰場,

因而在民間各地廣征鐵具鋼材,以應燃眉之急,

『東廂房』的鐵柵被日本殖民政府相中,要求全部拆卸征調。





反日情緒的張喬蔭不從,只拆下房子建築物背後「東面」部分的鐵柵交差了事,

再請木匠補上木柵來替補;至於房子「南向」與「西向」內廳正面的鐵柵,

則卸下私自隱藏起來,抵死不繳。


經由張喬蔭的力爭之下,殖民政府終於不了了之,正面的鐵柵於是被保留了下來。

形成了後來房子西側窗櫺外是「鐵柵」、東側窗櫺外是「木柵」的有趣對比

訴說著那一段戰爭荒誕的歷史。



『防空閣樓』

另一座特殊樓閣的建造,起因於張喬蔭1936年的一趟中國大陸行。

張喬蔭的長子、長女戰前在日本就學,所以他時常搭船到日本探視子女,

並順道到各地旅行,相當瞭解日本人對中國的企圖與野心;

然而1936年的另一趟中國行,則讓他產生了警覺心!


當年他足跡遍及上海、蘇州、杭州、廈門以及祖籍泉州等地,

深刻體會到整個中國大陸高亢的民族情緒、同仇敵愾的氣氛,

預測到中國與日本兩國之間終必一戰


在他心目中,中國是個比日本要強大的國家;

兩國開戰之後,殖民地的台灣,勢必面臨『祖國』中國空軍的強力轟炸

危機感促使他返台之後,立即在住宅『東廂房』旁動工,

興建一棟附有「地下防空設施」的神秘閣樓。





閣樓在1936年底完工,命名為【得日庵】,這是一棟造型簡約優美的東洋樓閣

與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懷舊風格建築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閣樓外型輕細雅緻,內部其實固若金湯;建築物上下分三層,地上兩層與地下一層。

「地下室」超過3米深,四周由厚達十吋(25公分)的水泥混凝土構成,

天花板由厚實鋼板與水泥來作為防護,人躲在裡頭,很有安全感。




(建築物左下方隱約看到地下防空壕用來透光的小窗孔)





【得日庵】可算是台灣民間最早期(1936年,日本昭和11年)

有【地下防空概念】的一棟建築物。



在此之前,飛機還停留在第一代雙翼螺旋槳的科技水平

(例如當時中國的主力戰鬥機【霍克三型Hawk III】,

就是一種雙翼螺旋槳飛機);

而且所謂『轟炸機』,是首次出現在一次大戰的最後一年

1918年英國與德國在歐陸戰場上驚鴻一瞥的最新戰術;

當時一般的民眾實在還沒有建立起甚麼是『轟炸』與『空防』的概念,

官署建築都還沒有這種設置,民間就更是聞所未聞了。


閣樓除了一樓有一對有趣的『牛眼窗』之外,尤其特殊的是,

房子的二樓正面鑲著兩支『牽牛花造型』的喇叭;原來它是一個很實用的求生設計

萬一房子經過炸彈轟炸的破壞而倒塌,還可以用它來做為地下堡壘的通氣孔之用

避免裡頭的人窒息,保護倖存者的呼吸空間


張青雲

張喬蔭的家庭在后里本地是個大家族;祖父張青雲(1852-1925年)在當地是個名人,

他的祖先在1755年(清乾隆20年)從福建泉州移民台灣,

到張青雲這一代已經是第五代子孫,

青雲早年協助父親張松紀(1828-1884年)在后里經營製糖的蔗廍。



1862年清同治元年,台灣中部發生『戴潮春事件』

閩浙總督左宗棠(1812-1885年),

派遣霧峰林家出身,台籍的福建水陸提督林文察(1828-1864年)返台平亂,

張松紀因為率眾英勇守護大甲堡有功,受封『六品軍功』成為地方上的領導人物。


年輕的張青雲繼承父業,無法滿足於耕地因為缺乏水源,

只能侷限於經營旱作甘蔗的加工廠----『蔗廍』

於是西元1892-1899年期間,張青雲他花費了7年的時間與投入4萬銀圓的代價,

開始著手開鑿灌溉水圳,他鑿通山洞,引進大甲溪上游的水源,

於是荒地漸變稻田,磽薄盡成膏腴。


張青雲以水換地累積了良田三百二十甲。

他將田地以市場行情價打8折優惠,廉價租與佃農。

若旱澇天災造成農作歉收,則田地租金全免;

於是,佃農們都搶著要耕作他的稻田,他成為了地方上受歡迎、具影響力的大善人。


張青雲是位心胸寬闊的人,對自家的親戚了無內外親疏之分,

雖然家財豐厚,卻不予藏私;這從一個例子就可以看得出來,

他交代把家產分成五等份,只留給自己的兩個親生兒子兩份,

把另外的三份給了自己弟弟們所生的三個姪兒;

不但如此,對於鄉里子弟的教育與救濟,也視同是自己可以負擔的責任;

庄內優秀的學生要赴日本留學,也都會來找他解決學費以及生活上的困難。






後來張青雲從內埔區長(即后里鄉長,1900-1920年)的位置退休之後,

便全力投身慈善事業,

他創設
『育才會』(1920年)與籌組『青雲博愛會』(1923年)等慈善機構,

捐款助學、獻地建校、鋪橋造路、廣結善緣,
他的善行,

引起了總督府的注意;1917年大正六年,他接受到來自台灣總督府的紳章表揚。


今日的
【后里郵政局】(1910年捐獻),

以及后里的【內埔國小】(1908年捐獻)、【后里國中】、

【月眉國小】(1922年捐獻)、【后綜中學】以及【啟明學校】(1935年捐獻)

等學校的校地,都是當年他所陸續捐贈出來的;

張青雲也在1915年,為了成立專門招收台灣子弟的公立台中中學

(即【台中一中】的前身)而慷慨解囊(見台中一中『創校紀念碑』)。



張喬蔭
承襲家族豐沛的資源,加上生性好客因而人脈廣泛,

除了結交『協會』與『詩社』的好友之外,

與新竹的名仕鄭神寶以兄弟相稱,往來熱絡;

前副總統 謝東閔1925年前往中國之前【註一】

以及台灣農運前輩 謝武烈1927年農民運動最激烈的時候【註二】

都曾暫宿張喬蔭住處,躲避風頭。


唯一的妹妹張鳳錢並且在1931年嫁給清水街蔡家的青年蔡錫琴。


張鳳錢(1911-1935年)是彰化高女早期幾屆畢業的高材生

蔡錫琴博士(1906-1995年)則是台灣心臟醫學的始祖之一


他1933年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畢業,1940年取得博士學位,

受到杜聰明的邀請,在1950年出掌重整台大內科,

為台灣醫界創立多項先進的醫療流程制度,

是心臟科權威 連文彬、呂鴻基、李源德等人的恩師,

也是當年閻錫山、俞鴻鈞、胡適等人晚年生活的主治醫師,

退休後獲聘『榮譽教授』

台大醫院14樓有個『錫琴講堂』,就是為紀念蔡錫琴主任。


 



依當年未婚男女不便單獨合照的禮俗
中間為蔡錫琴的妹妹



【註一】:民國62年左右,張漢鄒陪同當時的后里鄉長周川,到省政府拜會省府主席謝東閔,

爭取一項重要的地方補助款,這款項在省府廳處之間已經被擱置了許久。

當謝東閔聽到兩人來自內埔墩仔腳﹝后里古稱﹞,並且知道張漢鄒是張喬蔭的兒子;

而周川是張喬蔭的女婿時備感親切,主動提起了當年的這段陳年往事,

並且爽快的交代幕僚撥下補助款。

 

【註二】:謝武烈在台灣光復初期曾代理苗栗縣長。1927年暫居后里期間,

因為他的學問淵博,也曾擔任張喬蔭子女的家教一段時間。







【古蹟保存與老宅翻修】聯翔招待所的故事續集

【古蹟保存與老宅翻修】聯翔招待所的故事 (一)
【古蹟保存與老宅翻修】聯翔招待所的故事 (三)
【古蹟保存與老宅翻修】聯翔招待所的故事 (四)
【古蹟保存與老宅翻修】聯翔招待所的故事 (五)

PS.本文章照片為張桂碧先生提供,轉載使用須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桂碧兒美味關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